【代表风采】人大代表李云丽:让每一片茶叶都带着“民生温度”

作者:吴远超 李春红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文山人大网     时间:2025/9/26 15:23:39     点击数: 4592          

  在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,县、乡人大代表李云丽不仅是当地知名的制茶能手,更是群众信赖的贴心人。多年来,她秉持“一生专心做好茶”的信念,将茶产业作为带动乡亲致富的重要抓手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。

  图为李云丽收购鲜茶叶

  李云丽的制茶手艺是父亲手把手教的。儿时的她总跟着父亲在茶灶前打转,看父亲把鲜叶摊晾、杀青、揉捻,鼻尖萦绕着茶叶由青转褐的香气。“做茶和做人一样,急不得,要实打实。”父亲的话像茶籽般扎进她心里。谈及这段童年记忆,李云丽的眼神里满是温情:“那时候不懂父亲说的‘实打实’是什么意思,只觉得茶灶边的烟火气和茶香特别亲切。现在才明白这三个字里藏着做茶的根本——不偷懒、不掺假,每一道工序都要对得起手里的鲜叶,更对得起喝茶的人。”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,李云丽在茶路上一路深耕细作、精益求精。2017年,她通过专业考核,获得茶艺师五级资格证书,此后又陆续取得评茶员、初级茶叶加工工等多项职业认证。这些专业资质为她深耕茶产业打下基础。

  图为李云丽正在制茶

  为了让老手艺接上新时代,李云丽成了乡里最“爱折腾”的人。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习加工技术提升,到电子商务与网络直播技能学习,她不断拓宽视野,将先进理念与技术带回乡里。她还牵头引进1500多棵“帕沙种”茶树。茶苗刚种下那阵,她每天天不亮就去茶园看长势,夜里在灯下查资料,连做梦都在琢磨施肥的配比。“刚引进‘帕沙种’的时候,我心里也打鼓,但就是想试试新技术能不能让茶叶提质。”李云丽笑着回忆道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她的悉心照料下,三年后,这批优质茶树长出的鲜叶芽叶肥壮、香气浓郁,加工出的茶叶品质远超传统品种,一经试销便赢得市场青睐。这次成功的引种,不仅让李云丽更加坚定了技术兴茶的信念,更让乡亲们看到了茶产业升级的希望。

  2021年,李云丽当选麻栗坡县十七届人大代表;2022年,当选猛硐瑶族乡十四届人大代表。如何把人大代表履职与茶产业发展、茶农增收紧密结合?她依托自家创办的茶厂,积极探索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与周边茶农签订长期收购协议,以保底价收购优质鲜叶,极大提高了茶农的种植积极性。“茶农最关心的就是鲜叶能卖上价、有销路,‘合作社+农户’模式就是要给他们吃颗‘定心丸’。”李云丽说,“现在看到乡亲们拿着鲜叶来卖时的笑脸,我觉得这模式走对了”。

  图为李云丽向父亲学习制茶技术

  为了让茶叶“走出大山、打响品牌”,李云丽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与行业展会。2023年,获麻栗坡县评茶员技能竞赛三等奖;2024年,获县级茶叶加工竞赛二等奖,同年更一举夺得县级一等奖、州级“技术能手”称号,并代表文山州出战滇桂黔三省区三州市茶叶加工工技能竞赛,荣获二等奖。2024年,她的茶厂在“老山国际春茶节”茶王争霸赛中荣获绿茶、白茶双料三等奖,推动“老山茶”名片越发响亮。茶叶销售量不断增加,2024年春茶产量2吨很快售罄,年均毛收入超过60万元。“去参加竞赛和展会,不是为了拿奖,我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猛硐的茶叶好在哪里”。

  在想尽办法擦亮品牌的同时,李云丽还经常邀请专家指导茶农种茶、采茶,统一生产标准,提升鲜叶质量,提高产量,并在包装上巧下功夫,在茶叶包装中融入民族图案与时尚元素,推出小方块、茶包等便携款式,贴合现代消费需求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“现在年轻人喝茶图方便,我们就做茶包;游客喜欢有特色的伴手礼,我们就把瑶族刺绣图案印在包装上。”李云丽指着货架上的茶叶介绍,“之前有个游客说,我们的茶不仅好喝,包装还能当纪念品,这就是附加值的意义。但前提是茶叶本身要好,所以专家指导、统一标准这步绝不能省”。

  在忙中偷闲的时候,李云丽深入茶园、农户家中,倾听茶农心声,了解产业难题和痛点堵点,通过精心梳理后转化为代表建议。2024年,她提出《关于促进猛硐茶产业发展的建议》《关于对古茶园茶坪山产业路进行维修维护的建议》《关于进一步发展麻栗坡茶产业的建议》,从品牌建设、科技支撑、人才培养、市场拓展等多方面提出具体措施。这些建议得到了乡党委、政府的高度重视,其中产业路维修项目已落实到位,为茶农生产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。

  多年来,李云丽用沾满茶香的双手,既捧出了醇厚的好茶,也捧起了沉甸甸的荣誉,更托举起了乡亲们的致富希望。2020年,李云丽被评为乡优秀共产党员;2023年,又获评县“行政村致富带头人”。截至目前,她已带动周边60余户茶农实现增收,每户年均增加收入超过8000元,真正实现了“以茶兴业、以茶富农”。

  秋天的茶山上,风掠过茶垄,掀起层层绿浪,空气中满是茶叶的清香。李云丽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,想起父亲说过的话,现在终于懂了:最好的茶,不仅要有匠心的温度,更要有民生的厚度。“现在我靠着茶山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,就是我对‘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’最好的回应。”李云丽的声音里满是坚定。这片茶山养育了她,而她正用一片茶叶的力量,让家乡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。

  • +
  • -